第三章:行为管理与干预

3.1 常见行为问题及其原因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是指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也可能是侵犯别人权利的行为。那么自闭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一、与他们的表达能力有关

1.表达需求

部分自闭症孩子会通过攻击行为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想要得到某种物品、参加某些活动或得到他人的关注,但又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就会出现不恰当的肢体动作,如推人、咬人、打人等。

2.表达抗议

当自闭症孩子从事某一喜欢的活动被中止,或是自我刺激行为受到阻挠时,就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比如孩子喜欢盯着旋转的东西看、把物品排成一排等行为受到阻止时,可能就会出现攻击行为。

二、与他们的情绪因素有关

1.缓解压力

自闭症孩子大多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无法疏解自己的情绪(如焦虑、不满、憋屈、愤懑等),很多时候他们会借助攻击他人或自我伤害来发泄负面情绪,缓解压力。如果压力没有获得缓解,就会出现摔东西、吐口水、发脾气等攻击性行为。

2.感到恐惧

自闭症孩子常会出现恐惧,比如社会性恐惧(害怕社交或陌生的环境)、感官刺激的恐惧(害怕吹风机或其他噪音等),这些恐惧也是孩子产生攻击行为的因素之一。

三、与他们自身的特殊性有关

1.身体感知的特殊性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自闭症孩子的理解和正常人是不一样的。有时,大部分人看来很正常的社交距离(比如一臂之隔),对自闭症孩子来说并不是个安全距离,让他感到很不舒适,并因此而出现推搡之类的行为。

2.身体触觉的特殊性

许多自闭症孩子触觉异常,不是很喜欢与人有身体接触,很容易因为身体接触而发脾气导致发生攻击性行为。

3.社交需要的特殊性

社会交往是每个人的本能,自闭症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有社会交往需求,但这方面可能发展的比较慢,社交技能落后于同龄人,他们想跟别人交流的时候,与同龄人发生肢体碰撞,也可能被误认为是攻击行为。

四、身体因素

自闭症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脑部机能障碍,如脑波异常。这会使他们莫名其妙地哭闹、打头等。此外,也会因为牙痛、头疼等身体不适无法表达而导致情绪失控,诱发攻击行为。

五、家庭教养风格

1.专制型父母

专制型父母总是对孩子规定严苛,却不解释规则背后的原理,让孩子几乎没有选择,甚至还会用惩罚迫使孩子做他们不想做的事,因而导致孩子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

2.纵容型父母

这类父母习惯屈服于孩子的要求,并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他们不会制定规则,原有的惯例也常被打破,以满足孩子的要求,为了让孩子完成任务而给他们过于丰厚的奖励。这样培养出来的自闭症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攻击性行为也增加了

  • 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是一种存在于发育障碍者人群之中的明显症状。常见形式包括:撞头,咬手,过度摩擦和抓挠身体。自伤行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包括生化,社会环境等因素。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它的多种起因及相关干预措施。

记录数据,分析行为的功能

首先, 为了详细描述患者的自伤行为,探索行为与生理,社会环境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需要进行数据的记录,做相关的行为功能分析。包括如下项目:观察人群;自伤行为发生之前、之后和过程中具体的表现;行为发生时间和地点。获得的相关信息可以解释自伤行为的原因。

在数据收集之前,定义所分析的具体行为十分重要。被记录分析的应为一种具体行为(例如,咬手腕)而不是一类行为(例如,自伤)。

如将几种具体自伤行动归为一个大类,会对每种行为的不同起因分析造成困难。例如,一个孩子的自伤行为包括咬手腕和过度抓挠身体,而这两种行为很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前者可能是灰心沮丧的反应,后者则可能是自我刺激的一种手段。

在数据收集过程之中, 自伤行为的显著特点应予以记录,例如:发生频率、行为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患者所处的客观和社会环境情况也应记录。

客观环境项目包括:背景(教室,食堂,操场)、光线(自然光,白炽光)、声音(修草机,其他孩子的尖叫)。

同时记录环境中其他人的姓名或代号,例如:教师、父母、工作人员、访问者、其他学生/患者。

记录的其他要素还包括每天具体时间和每周具体时间。

自伤行为的原因

一 生理原因

1.生化因素及其干预

一些研究学者提出,某些特定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数量和自伤行为紧密相关。

自伤行为会增多人脑中的类鸦片胜肽:贝塔(Beta)内啡肽的数量或是释放量。于是,患者会出现类似麻醉的感觉;进行自伤行为时,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对于疼痛毫无感觉,而且内啡肽的释放能够使患者有类似获得胜利的感觉。封闭麻醉物质受体的药物能够有效减低自伤行为的研究,证明了上述观点。

动物实验和患者药物实验,显示血清素过少或是多巴胺过多,都会导致自伤行为。在1976年对具有不同背景的智力残障者的研究中,格林伯格与科尔曼发现某些药物,例如血压平,氯普马町,能够降低血清素,从而使攻击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显著增加。同样,像安非他命与类吗啡,能够增加多巴胺的药物也会激发自伤行为。

当科尔曼(1994)研究一些体内钙含量不足的孤独症儿童时,他们原有的捅眼睛的行为,随着钙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同时语言功能得到增强。

关注重点  当自伤行为与患者本身某种生理机能异常相联系时,患者所处客观及社会环境往往不构成此类行为发生的原因。虽然自伤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都不确定,但是当自我伤害和患者本身行动不相容时,其发生频率较低。例如在吃饭时,玩耍时,或完成某个任务时。

干预手段  营养及药物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生理机能异常,从而减少自伤行为。特定药物可以增加血清素或者降低多巴胺,然而(美国)圣地亚哥孤独症研究中心接到的成千上万份家长报告,证明在服用了维生素B6,钙口服药剂和DMG之后,儿童患者的自伤行为明显减少,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完全消失。

 这些报告还显示,如果对儿童饮食进行控制,例如不进食谷胶类或含奶蛋白的食品,他们的严重行为问题很快减少;不再进食某些引起过敏的食品也能收到同样效果。

2.突发症状及其处理

自伤行为与大脑额叶、顶叶内症状突然发作也有联系。下述行为属于此类:撞头、拍耳朵、扇脸、咬手、撞下巴、抓脸或胳膊、有时还会用膝盖撞脸。由于它们是无意识的行为,需要对一些患者采取身体限制,例如,把他们的胳膊束缚起来。青春期来临时,体内荷尔蒙的水平出现变化,此类自伤行为会随之而来或变得更为明显。

关注重点  由于此类自伤行为是无意识的,所以和患者所处环境之间的联系不很明显。然而,压力可以引发症状突然发作,所以在环境的压力因素和自伤行为之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可能是客观环境中相关刺激过强,例如光线,噪音;或者是社会因素导致,例如训斥,过多要求。

食物也可以引起症状突然发作。如果自伤行为开始于青春期或者恶化,则有可能是由于症状突然发作引起的。如果有此疑虑,患者应该进行脑电图扫描。

治疗手段  药物可以用于控制症状突然发作,但是往往伴随有害的副作用。有证据证明DMG的应用没有此种副作用 。

3.遗传因素及其治疗

自伤行为在一些遗传病患者中很普遍,例如Lesch-Nyhan 综合症, X染色体发育不良综合症,Cornelia de Lange综合症。它们通常和结构缺陷或机能异常有关,而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自伤。

关注重点  Lesch-Nyhan 综合症患者经常咬嘴部周围和手指;X染色体发育不良综合症患者通常是咬自己,包括嘴唇和手指;Cornelia de Lange综合症患者经常是咬自己和击打脸部。

治疗手段此类患者应该采用生化治疗,包括营养补充和服用药物。本文中其他方法也可以参考使用。例如行为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自伤行为。

4.应激程度与治疗

个人的应激程度和自伤行为互有联系。研究学者认为,自伤行为可以抑制或者提高应激程度。“低应激程度者自伤”理论提出,如果人们的应激程度低,那么他们就利用自伤行为作为一种极端的自我激励手段,来提高应激程度。

与此相反,“高应激程度者自伤”理论认为,有些人的应激程度很高(例如,处于紧张,焦虑中),对于他们,自伤行为是一种释放紧张、焦虑的手段,从而降低应激程度。此类行为会不断加强,所以,当遇到引起刺激的事物时,患者会更多地发生自伤行为。

关注重点  从前一种理论出发,自伤行为发生于患者烦闷或者没有投入能激发兴趣的活动中时。基于后一种理论,自伤行为发生在易于感受刺激的情形中,例如房间过于吵闹或过于明亮刺眼。社交活动时被认为会诱发刺激感觉。

治疗手段  如果患者属于“低应激程度者”,提高活动的激烈程度很有成效。例如,可以采取运动项目。如果患者属于“高应激程度者”,治疗要分多个步骤。

通常在自伤行为发生前,首先降低患者的应激程度。可以采取:放松疗法,深压疗法,前庭器刺激疗法,或者让患者摆脱引起刺激的情形。运动同样也适用于此种治疗。

5.疼痛及其对待

患者撞头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为了减轻疼痛,例如中耳发炎或是偏头痛。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肠胃病产生的疼痛,比如说反酸或涨气,会导致自伤行为。而且一些孤独症患者称某些声音(婴儿哭声,吸尘器响声)会引起疼痛。

此时自伤行为引发释放贝塔(Beta)内啡肽来抑制疼痛。相反,患者也在“制造疼痛”:刺激身体某一部分(自伤)可以减轻或抑制另一部分的疼痛。

关注重点  此类的自伤行为是偶然事件。患者的病痛往往在出现相应行为时才可能被关注。所以需要检查患者家庭病史,看是否有偏头疼家庭病史。或者进行耳科检查和体温测试来确定是否有中耳炎。

治疗手段  许多儿童的中耳炎是由食用乳制品引起。某些特定食品也可能会引起进食者偏头痛。另外镁元素不足会造成听觉敏感度上升,应该补充镁元素从而解决问题。此方法十分安全,建议服用剂量为千分之三到四克/十磅(体重)/天。听力综合训练也能有效降低听觉敏感度。

二 感觉/感知异常的原因

过度的摩擦抓挠身体可能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极端手段。当患者无法感受正常的客观刺激,就会通过损伤皮肤来感知刺激或提升应激程度。

关注重点  患者对于疼痛和触碰无动于衷。当他忙碌时(玩耍,完成某个任务),由于注意力被分散,自伤行为会减少。

支援手段  针对过度摩擦和抓挠身体部分,应该引导患者使用安全的刺激方式。例如使用颤动按摩器,在皮肤上摩擦一些有质感的物体(生豆子,通心粉),或者用刷子摩擦皮肤。在自伤部位放置相关麻醉剂可以减少有害举动的做法已经得到证明。

三 情绪原因——灰心沮丧

家长和护理人员经常反映,孩子自伤是由于他们感到沮丧。这和朵拉德及其同事于1939年提出,传统观念上的“沮丧导致攻击行为”理论相吻合。

常见的情况概要如下:某人交流能力有限,不能领会听到的言语,感到沮丧,或是护理人员不能理解患者的要求和言语,使其沮丧;或者患者交流能力良好但仍然未被满足要求。相关原因将在下面更加详细地阐述。

四 社会原因

1.交流/沟通障碍

自伤行为往往和交流出现问题相关。如果某人的理解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就可能导致沮丧,甚至升级为自伤行为。

关注重点  如果患者的语言接受能力差,其他人对他说话之后,交流问题就会出现并引起自伤行为。

如果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此类行为经常出现在他试图与他人交流后,例如用手势沟通;或者在护理人员没能正确理解并做出反应之后。

支援手段  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患者可以学习功能性交流技巧。语言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常常患有慢性病(长期头痛,恶心),造成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想表达的事物上。对相关食物的敏感度是一个潜在原因。另外,听力综合训练(AIT)可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因为它更好地唤起了长期记忆所储存的信息。

2.过度的社会关注

大量研究着眼于自伤行为的社会偶然性。洛瓦斯和他的同事通过控制此类行为的社会结果达到了控制自伤行为发生频率的目的。本质上讲,对此类行为的明显关注会助长它的发生频率(产生强化作用),而对它进行忽视则可以降低发生频率(减退消除)。

关注重点  在一个自伤阶段结束后,观察护理人员是否给予患者关注以及关注方式。关注分为肯定(例如,你想要什么?)和否定(别那么干!)两种。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可能把否定形式仍然理解为肯定形式;于是,相关行为继续得到加强。

支援手段  如果患者在自伤行为之后总能得到关注,特别是肯定性关注,那么护理人员应该尽量做到在自伤行为出现时给予忽视。由于患者在对自身进行伤害,完全忽视其行为是不可能的;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把和患者的接触最小化,并且尽量不从面部表情流露态度(既无赞成也无反对)。

保持行为矫正原则的一贯性十分重要。如果患者的自伤行为总能得到间歇性的强化(即得到关注),那么它们就会持续。并且,关注会使此类行为不断加强,更加难以消除。

像大多数人一样,寻求关注无可厚非,但是它绝不能够和发生自伤行为相联系。比如说,在患者停止进行自伤行为之后,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关注。例如,有十分钟没有出现自伤行为,那么就给予肯定性关注。并且,多种给予个人关注的策略和方案可供选择;比如,DRO即对于其它行为区别对待。

3.索取物品的手段

自伤行为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了获得某个东西。如果患者提出了要某物,但是没有得到,那么他就会实施自伤行为。如果患者得到了渴望的东西,此类行为就会被“积极强化”。麦斯托等人于1978年做的调查表明,33%的患者实施自伤行为是因为他们“想要某种东西”。

关注重点  在提出要求某种东西而没得到之后,出现的代表性行为就是自伤。实施者有时会在行为过程中,或是在行为结束后很快得到想要的东西。

支援手段  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无论是在自伤行为过程中或结束之后都不能够给患者任何东西。需要牢记矫治原则的一贯性。哪怕是偶尔几次得到想要的东西,此类行为都会持续(参看前面关于间歇性强化的论述)。

可以建立一种行为程序让患者提出要求,但应该是以一种控制的、系统性的、非狂暴的方式;例如,在每天的特定时间给予患者几种选择。

4.回避/逃避

有些患者的自伤行为是为了躲避或逃离他们所厌恶的社会事件。他可能在社交活动开始之前实施自伤,于是可以借此躲开这些事情。或者,在社交活动开始之后,他同样可以借助自伤来逃避或者停止参加活动。例如,护理人员要求患者做某事(离开活动区),如果患者不想服从就会实施自伤。

于是,护理人员最初的要求会被搁置或忘记,因其全部注意力已经集中在制止自伤行为上面。

关注重点  如果出于“躲避”目的,在某人进入房间或者接近患者时,自伤行为会很快被实施。如果出于“逃离”目的,患者会在社会活动过程中进行自伤。此类行为出现后,护理人员的要求很迅速地被完全遗忘。

支援手段  面对这种情形,护理人员坚持对患者的要求是相当必要的。即使自伤行为在持续,护理人员仍旧可以坚持让患者完成所要求的活动。或者,先制止自伤,然后坚持原来的要求直到患者服从为止。

总结论述

理解自伤行为的不同原因是很重要的。艾德尔森于1983年观察了同一患者的三种不同自伤形式。整个观察历时五个小时,自伤行为发生前的情况和随后的结果都被记录。

此患者在膝盖上撞击头部并得到关注;在相关人员要求他做某事之后掐自己的胃部;在提出要求未被满足后咬自己的手腕。

同一自伤行为可能会有不同功能。例如,一个患者在无法交流和要求未被满足时可能都会咬手腕。

当进行生理机能分析时,自伤行为的潜在原因,在某些时候是不明显的。基于观测数据,可能的原因要按照可能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此排序有助于决定稍后的治疗手段的采用顺序。

研究表明“厌恶治疗”(惩罚),通过训练患者抑制其行为,可以有效地减少自伤行为。此方法可用于自伤行为很严重并且众多努力均告无效的情况。

“视觉屏障”—在患者面前放一块布或一张白纸,相当显著地减少了严重行为问题,例如自伤和攻击性行为。

通过观察一个患者的行为举止,可以做出正确治疗方法的相应推断。它远远强于反复试验和从失败中找出解决方法。

最后,积极地认识并治疗此类行为也很关键。我们需要认识到:行为,即使是自伤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控制的。

情绪失控

自闭症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对环境和他人极具干扰性,对自身和他人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任何环境都很难接纳有严重攻击行为的自闭症孩子。因此,在自闭症康复过程中,处理孩子的情绪和问题行为属于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家长或老师在干预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之前,可以先对问题行为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排序:

(1)是否对孩子以及孩子身边的人产生危险;

(2)是否影响到孩子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阻碍孩子获得强化和进步;

(3)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

(4)是否能被社会环境接受。

比如,一个高功能自闭症孩子虽然具备良好的认识理解能力、智力水平和模仿能力,但他还伴随有严重的自伤和攻击他人的行为,家长或老师就需要对这种情况保持警觉,及时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应该马上制止,并将他与当前环境隔离开来,或用其它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他做出进一步的危险举动。

应对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和问题行为不仅包括当下危机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做好事前预防。家长和老师可以参考这四个步骤:分析行为功能、希望孩子怎么做、怎样做好预防与控制以及发生了如何正确应对。

分析行为的功能,明确孩子出现不恰当行为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要区别对待:

(1)为了获得某样东西;(2)获得关注;(3)逃避某个任务;(4)自我刺激。

干预问题行为的流程可分为:

(1)确定要干预孩子的哪项行为,分析并确定行为的功能。孩子不能使用恰当的方式应对当前场景,有可能是能力不足需要补充教学,也有可能是在表现过程中出现了障碍,需要有人辅助教他表现出正确的行为。

(2)要先做好预防和控制,提前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通过制定合适的短期、长期目标后,提前教授孩子相关的技能,让他学会用正确的行为替代问题行为。

(3)希望孩子出现什么行为,就给孩子制定恰当的、合理的替代行为。如果这个目标是孩子会的,就控制好时机辅助孩子表现出来;如果是孩子不会的,就去教孩子学会替代行为。学会之后,要逐渐减弱在前事做好的预防控制,最终让孩子在比较自然的情景下,使用正确恰当的方式来应对。

(4)如果没有控制好孩子的问题,行为已经发生,比如孩子为了得到某样玩具而哭闹,这时候需要家长和老师适当忽视孩子的需求,而不是马上满足孩子。

此外,家长不仅要训练自闭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还要注重自己的情绪调节。比如有些家长一听到孩子哭闹,自己也会被折磨地心绪不宁,可能就会消极应对孩子的情绪失控,甚至指责、抱怨孩子,如此一来只会加剧孩子的问题。

所以,面对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家长或老师除了掌握这些干预理论,更重要的要能时刻保持耐心。在日常生活中先要做到能正确看待孩子的情绪,这样在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才能沉着应对,坚守底线和原则。

3.2 行为评估和干预策略

  • 功能行为评估(FBA)
  • 正向行为支持 (PBS)
  • 行为干预计划(BIP)

具有挑战性或复杂的行为是否使您的孩子或学生难以保持安全、学习新技能或与他人良好互​​动? 理解 为什么 一个人表现出特定的行为是有效解决它的关键。 在解决问题行为时,其背后的原因比其采取的形式更重要。

例如,考虑咬人。 没有固定的策略来防止咬人。 对于汤米来说,干预计划应该看起来非常不同,因为这让他无法工作,而对于珍妮来说,咬人是因为它会引起她妈妈的强烈反应,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旦团队确定了行为对个人的影响,他们就可以教给汤米一个更安全的方法来获得休息或让珍妮得到妈妈的关注。

幸运的是,有系统的方法可以确定哪些功能正在维护该行为,并且无需浪费时间进行反复试验。 功能行为评估 (FBA) 是一种循证实践,可以清楚地说明个人为何会表现出某些行为。 通过考虑功能选择策略,行为干预计划更有可能为个人带来最积极的结果。


FBA流程是什么样的?
  • 父母的同意:个人、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必须提供知情同意书,表明他们同意亚马逊物流。
  • 咨询跨学科专业团队:识别并排除医疗和其他行为原因(例如,学校时间表的变化。)
  • 识别目标行为:要减少或增加的特定目标行为由治疗团队确定,并以可观察和可测量的方式清楚地写出来。 像“发脾气”或“崩溃”这样的模糊语言应该用描述这个特定个人的细节来代替。 这可确保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在谈论相同的行为,并且准确记录该行为的发生和未发生。
  • 记录审查和采访:任何与个人有关的医疗、教育和行为报告都应由执行 FBA 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查。 在设计评估过程时,与家长、老师和其他熟悉学习者并看到行为的人进行结构化访谈也很有价值。
  • 直接观察:当行为分析师系统地、直接地观察有问题的行为时,他或她可以发现诸如一天中的时间、位置、在场的个人、特定活动、前兆和其他环境因素等模式。 “ABC数据”指的是每次发生的前因(触发)、行为和后果; 这对于理解哪个是至关重要的 功能 可能会保持这种行为。
“功能”是什么意思?

简单地说,有四个主要功能需要考虑: 注意力、接触物品或活动、逃避或回避以及感官刺激. 这些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无论是否患有自闭症。 FBA 提供有关该人正在做什么(行为)、他或她为什么这样做(功能)的关键信息,并确定该行为最有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环境因素)。 应彻底分析 FBA 结果,以制定有效的行为干预计划 (BIP),教授更安全、更具适应性的方法来满足这些需求。

FBA完成后会发生什么?

收集和分析数据后,应以明确的形式总结 FBA 结果 假设 说明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其功能)。 接下来,创建个性化的行为计划。 基于功能 先行策略 (那些在行为发生之前主动实施的策略),后果策略(在行为发生后对行为做出反应),以及 替换技能 (满足维持相关行为需要的其他方式)应包含在行为计划中。 BIP 应基于个人的独特需求、优势和偏好,有效性的初始标准应基于行为的基线率。 最后,必须有一个计划 持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验证 BIP 是否有效和/或是否应进行修改。

我如何知道是否需要 FBA?

如果您的孩子或学生表现出具有挑战性的行为,申请 FBA 可能是合适的。 特别是,如果特定行为越来越严重或频繁,对个人或他人造成伤害,或干扰学习或人际关系,那么 FBA 对于了解其功能可能很有价值。 FBA 应在 BIP 开发之前进行,以协助决策过程并确保所选策略与功能相关,因此更有可能有效。

我如何申请?

残障人士教育法 (IDEA) 法规确保在个人行为妨碍其学习时请求 FBA 的权利,并在适当情况下包括行为干预措施以解决该行为。 作为父母,如果您担心孩子的行为,您有权申请 FBA。 对于 XNUMX 到 XNUMX 岁的人,这通常会通过学区来完成。 您也可以与您的医生或与您孩子有关的其他专业人员讨论进行评估的选择,或者您可以考虑 独立教育评估 (IEE) 完成。

对于 FBA 和 IEE,联邦和州法规允许这些评估由学区承担费用进行。 《残障人士教育法》(34 CFR §300.502)和新泽西州行政法典第 6A 章第 14 章均保证家长/监护人有权要求公费进行独立教育评估。 根据 NJAC 6A:14-2.5 (c),如果家长不同意学区进行的评估或重新评估,或者他们认为学区的评估应该包括特定评估,他们有权要求进行独立评估,例如 FBA。

谁通常执行 FBA?

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寻求董事会认证行为分析师 (BCBA) 或具有应用行为分析 (ABA) 专业知识的心理学家的专业知识。FBA 应由具有完成评估所需的教育和培训要求的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 您可以询问他们在公立学校环境中为自闭症患者、有严重行为或任何其他特殊情况的人进行 FBA 的经验。

Positive Behaviour Support (PBS) 正面行為支持,是由上一章的ABA行為療法衍生出來的。 這不是一個新的理論、也不是專門為自閉兒發展的療法、 最重要的這不是一個只有專家才能做到的療法。 顧名思意,PBS正面行為支持就是我們以不同的策略,去支持孩子學習並發展正面的、好的、符合期待的行為,並把這方式融入我們的生活中,隨時隨地都透過實用PBS去引導孩子,同時改善家庭生活的品質。以下我們詳談到如何了解並分析孩子的行為,如何忽視問題行為、且獎勵好的正確的行為,更進一步說明PBS的實際運用和策略

3.3 积极强化与激励机制

  • 使用奖励系统

家长在干预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一定掌握强化物的使用技巧,避免一些干预误区。

强化是自闭症行为干预的重要手段,使用强化物须满足这三个条件:第一,在行为之后出现;第二,紧紧跟着行为;第三,能够增加该行为在日后出现。科学合理的使用强化物是实现有效强化的前提,也是提高儿童训练效果的保障。

由于自闭症孩子存在学习动机薄弱、缺乏主动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找到合适的强化物尤为重要。常见的强化物包括食品、玩具、社交赞赏、事件、感官刺激等五种。家长在选择强化物的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有效性:强化的本质是使目标行为增多,只有能增加行为的物品才能称之为强化物。

(2)可实现性:强化物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在和目标任务建立联系时,家长还要充分考虑孩子当前的能力,要具备可获得性,即只要孩子努力尝试就可能得到强化物,而不向孩子承诺虚假无法兑现的强化物。

(3)可管理性:即使用的强化物是否可控。尤其是在某些对孩子特别有效的强化物上,新家长反而要慎重使用,避免拿回强化物时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比如,玩具和食物相比,食物是可消耗的,但玩具给出去还要回收,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就会出现抢夺行为,诱发孩子的情绪问题。

强化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自闭症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愈演愈烈,甚至养成新的坏习惯,比如抢夺强化物、未经许可乱动强化物品等。因此,家长或老师需掌握这些强化物的正确使用原则:

(1)及时强化,奖励孩子不能拖延

当孩子完成预期行为后,强化物要立即给予,强化孩子的当前行为。奖励物一定要紧随在目标行为之后,孩子完成任务,立刻出手奖励,越快越好,要有一按开关灯就亮的感觉。有研究表明,在强化速度上,4秒才给跟1秒就给比起来,强化效率降低至少50%以上。

如果强化不及时,可能会强化到其它行为。比如孩子完成拍手动作后因为没得到强化开始哭闹,此时再给予强化物,强化的即是孩子的哭闹行为,

(2)不能在强化之前增加条件

比如,当孩子完成配对任务后,家长奖励前加码,要求孩子提要求,就偏离了原来的教学重点,奖励只是对提要求行为的强化。这样会严重影响教学目的,拉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率。

(3)强化要具体,帮孩子建立目标行为和获得强化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中奖励越意外效果越好。家长如果长期需要拿着强化物才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引向教学任务,就代表还没有帮孩子建立起学习关系。

比如训练孩子的安坐能力,家长给强化物时可以加上语言强化“你坐下来了,真棒!”,让孩子知道获得强化物的原因,才会逐渐把安坐和强化物联系在一起,即让孩子体验到只要他听话就能得到奖励。

(4)合理分配强化物

为了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动机,强化物一定不是随手可得的,而只能在孩子出现了预期行为之后才能获得。家长应该根据目标行为的难易程度,给予不同的强化物。

(5)及时更换强化物

自闭症孩子喜欢的东西可能会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家长在干预中,要不断观察孩子的喜好,做好记录,避免无效强化。

(6)保管好强化物,不能让孩子乱碰

在教学中,一上来就要做的事情,就是不允许孩子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触碰教具。教学中护住强化物,能避免孩子出现乱扔、抢夺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7)语言激励要真诚

口头激励和表扬也属于强化物,夸奖孩子时要善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让他感受到教导者的情绪变化。同时,赞美方式还可以更多样

自闭症儿童社交奖励机制是用来促进自闭症儿童在社交互动中表现积极、良好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积分奖励:建立一种积分奖励系统,例如每当孩子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积极的行为,例如与他人分享玩具、帮助他人等,就给予一定的积分作为奖励。积分可以兑换一些小礼物或特权。
  2. 社交时间奖励:当孩子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可以给予更多的社交时间作为奖励。例如,当孩子在与他人玩耍时表现出合作和友善的行为时,可以增加与他人玩耍的时间。
  3. 社交伙伴奖励:当孩子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可以给予更多与喜欢的伙伴玩耍的时间。例如,当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玩耍时表现出友善和合作的行为时,可以安排更多与这个孩子玩耍的时间。
  4. 社交活动奖励:当孩子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可以给予更多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例如,当孩子在与其他孩子互动时表现出友好和合作的行为时,可以安排更多参加社交活动的时间。
  5. 情感奖励:当孩子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可以给予更多的情感奖励。例如,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分享玩具或合作完成任务时,可以给予更多的称赞和鼓励。
  6. 物质奖励:当孩子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可以给予一些小礼物或特权作为奖励。例如,当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玩耍时表现出友好和合作的行为时,可以给予一些小奖品或零食。

自闭症儿童社交奖励机制可以通过积分奖励、社交时间奖励、社交伙伴奖励、社交活动奖励、情感奖励和物质奖励等方式来实现。

  • 渐进目标设置

在自闭症孩子的语言训练中,家长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挑战。以下是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深入探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建议:

过分强调单音的音准

– 家长可能会过分关注孩子发音不标准的单音,而忽略了孩子已经能够发音的音。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孩子对语言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忘记他们已经掌握的发音。

– 选择练习的单音时,家长应该考虑这些单音与哪些词语有关,以及这些词语在实际沟通中的重要性。

– 语言清晰的标准应该是孩子身边的人能够理解他们的意思,而不是追求标准的普通话发音。

只注重训练的结果

– 语言训练需要孩子通过不断练习来掌握发音技巧,这对自闭症孩子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

– 家长应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塑造和强化孩子的近似反应,鼓励他们发出更多、更准确的音。

– 避免强迫孩子说话,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对语言学习产生恐惧和抵触。家长应该考虑孩子的情绪和目标设置的难度,逐步引导他们。

使用多种表达方式

– 除了口语训练,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使用其他沟通方式,如手势、图片交换或视觉支持。

– 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孩子与他人交流,发展社交技能。

通过这些方法,家长可以更全面地支持自闭症孩子的语言发展,同时确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和愉快的态度。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语言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理解。

More Articles & Posts

Select the fields to be shown. Others will be hidden. Drag and drop to rearrange the order.
  • Image
  • SKU
  • Rating
  • Price
  • Stock
  • Availability
  • Add to cart
  • Description
  • Content
  • Weight
  • Dimensions
  • Additional information
Click outside to hide the comparison bar
Compare